“武德充沛”时期,创造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赫赫战功: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,今天的西安兵马俑就记录着大秦帝国军队的辉煌。刘邦建立汉朝后,汉承秦制,汉军涌现出了霍去病、卫青、赵充国、窦宪、班超等名将。
打仗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,这是秦国和秦朝统治者知晓的道理。根据秦朝法律的规定,如果一个老百姓家里有两个男丁,就不能兄弟俩人一块儿当兵了。而且,当兵一年后,就得返乡种地。平均每
西汉虽然建立了完善的兵役制度,还频繁的出击匈奴,攻打西域和朝鲜,但汉朝老百姓也不可能全部上战场。汉武帝时期,全国人口大约
万人。比西汉时期的军队数量还要少。统治者都不傻,农业社会的赋税都出自老百姓种田。都去当兵没人去种地了,国家机器该如何运转下去?
个老百姓来养活。到了秦朝后期,由于更加频繁的战争和徭役,导致秦朝国内的民众揭竿而起。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时期,战争没有像汉武帝时期频繁,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,才支撑起强盛的汉帝国。
那么游牧民族是不是全民皆兵?越是落后生产力的地方越需要集体团结,越先进生产力的地方组织越是松散,因为各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嘛。
“兵”,而是“民”。民与兵的区分出现在国家制度组织形式下。冒顿单于统治时期,完成了国家军事化组织建设,单于的权力比从前的“部落盟主”更加集中。国家的组织形式下就出现了专业化的军队。
军队打仗需要后勤保障,匈奴的粮食以羊为主。因为羊的适应能力强,繁殖率高,是匈奴的主要食物来源。而这些后勤保障人员就不算是兵。所以,汉人与匈奴打仗经常俘虏了数十万、上百万只羊。大致来讲,匈奴的兵民比例可能在
这个样子。其他的游牧部落也差不多,但都不可能全民皆兵。就算是他们全民皆兵也不可怕,因为制度始终是落后于中原政权的,只有这些游牧民族学习汉文化,真正搞国家主义体制,才成为令人忌惮的对手。
那段时期,中国民间的军事力量太多强悍?医院都能组建高射炮部队,平均每个县都有几万人随时可以投入战斗。仅山东沂水县就有
我党从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,就特别重视民兵武装力量。在土地革命时期,除了主力部队红军以外,党组织还在根据地内拉起了大量的赤卫队、少年先锋队、儿童团等等,这些其实都是民兵组织。他们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,等到时机成熟再加入红军。
到了抗日战争时期,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样积极发展民兵队伍,县大队、区小队等耳熟能详的小股武装其实也属于民兵。民兵不仅仅需要配合作战,平时还要承担主力的后勤保障任务。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民兵的数量更多、作用更大,比如著名的淮海战役,别看明面上是我方
年,剿匪斗争胜利结束,朝鲜半岛也签订了停战协议,中国的内外形势都有所好转,民兵在一些刊物上出现的频率就慢慢变低了。直到
年,中苏两国因为“长波电台”、“联合舰队”而产生了芥蒂,台海地区美蒋两方又开始频繁挑起事端,我国面临了空前的压力。
日,毛主席针对实际情况说: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,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,以民兵组织的形式,实行全民皆兵。
“外科手术式核打击”,如果要靠正规部队、先进武器对拼,当时的中国是打不过苏联的,所以毛主席提出一个战术:你要毁灭我,我就跟你换家。具体部署就是在苏联进行过第一轮核打击后,存活下来的人民和军队展开全线反攻,进攻苏联的本土。当时几乎每一个人的手里都有一把武器,每隔一段时间,还会参加专业的军事训练,学习如何使用、火炮、地雷等大杀伤力武器。
年湖南郴州爆发了一场震动全国的武装冲突,马田镇马田村中的刘姓村民与附近的井岗村中的李姓村民械斗,中国才决定全民禁枪。
那么周边有些国家或地区强制服兵役,但中国为什么没有呢?任何一项政策都是要符合本国国情的,像韩国之所以会强制服兵役,主要是他北边的兄弟给到的压力太大,他们本身人口又不多,为了增强抵抗的力量,只能是全民服兵役。中国周边并没有军事实力强大到让我们如坐针毡的国家,如果维持基数庞大的兵员,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反而是不利的。
枪这种东西,一个月的持枪平民和十年的持枪平民其实没太大的区别。打仗可不是会开枪就够了,会用枪顶多是熟悉了枪械性能会个保养枪械,打仗是要讲协同的。单兵战术素养、团队间的相互配合、掩护,这些战场上的技能需要时间训练才能掌握。没有军队集体意识、战术体系、服从指挥、长期团队训练等等,个人武装除了制造混乱,一无是处。
人的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。战场上可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动作,入伍一年的新兵,很容易扎堆,容易乱跑、容易乱开枪,一场正规的战役打下来就能消耗大半。正规军需要勇敢和镇定,近战全靠有经验的老兵带队,这些都是训练科目里没有的技能。
枪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,现在都是靠火炮和导弹打头阵。想打巷战,正规军才没那么多闲工夫陪你玩,直接大炮拆楼!打仗打的是作战体系,武器火力系统,战术战法
年,晋国和楚国在今天郑州附近展开了一场争霸大战——邲之战。在这场战役中,楚军打败了晋军,楚庄王成为又一位春秋霸主。
有人借机拍楚庄王的马屁,这个人叫潘党。他跟楚庄王说,古人打了胜仗,就会收集敌人的尸体,封土筑成高冢,并建表记载战功,叫作
“从文字上看,‘止戈为武’。周武王当年战胜商纣王,写作《颂》这首诗的时候说:‘收起干戈,藏好弓箭,我要追求美好的德行。’
楚庄王进而提出了战争的七种目的:禁止残暴、制止战争、保持强大、巩固地位、安定民众、团结国人、增加财富。
“只有拥有美德的战争,才有资格让后世子孙记住。现在,我使两国的士兵暴骨荒野,这是残暴;我们用炫耀武力的方式来威胁诸侯,这样并不能使战争停止。暴虐而不能制止战争,我们楚国如何能保持强大?晋国的势力依然强大,楚国的地位也谈不上就此巩固;我们违背民众心意的事情还有很多,民众又怎么安定?没有德行却勉强去做诸侯的霸主,凭什么实现国际和平?在别国的危难之际发动攻击,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,凭什么可以保持财富持续增长?周武王当年讨伐商纣王,他的战争有七种美德。而我们这次战争却一种美德都没有,又怎么敢向后代子孙炫耀呢?”
这就是胜利者的反思。一场战役的胜利,还不是最后的胜利。真正的胜利,是建立美德,让天下都敬服你,百姓能安居乐业,实现真正的和平。最后,楚军只在黄河边建了一座先君祠,向先祖报告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就撤军回国了。
战争的目的是制止战争。怎么制止呢?就是保持强大,拥有压倒性的优势,让敌人不敢战。当你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,强大的军事决心,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。当战争强加给我们,再多的抗议都不及毫不犹豫地迎头痛击。面对挑衅,战争的决心越坚决,越和平。这就是
邻国不是邻居,不论你多么厌恶,你和他都是搬不走的。所以,处理邻国的关系,需要更大的智慧、更好的耐心。加强两国人民的往来,增加两国人民的感情,促进经济合作,才是出路。
美国入侵朝鲜、越南、阿富汗、伊拉克、都曾取得过战争的绝对控制权,即使占领首都又如何?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了吗?
“止戈为武”,就是想告诉我们,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,未必能够取得最后胜利。真正的胜利,是人心所向,经济发展,百姓富足,人民互通。“全民皆兵”是下下策,“